越南藝術風格的誕生,屢創拍賣紀錄的越南美術輝煌世代 - 東洋美術時期
見證越南獨具特色藝術風格的誕生
傳說越南人是神農氏的後裔。自西元前起,越南與中國各朝各代就有著複雜的糾葛。在越南的傳統文化中,處處都可以看到中國的影子。然而,這個與中國如此密切的國家,卻在後來轉而傾心於法國麵包。原因很簡單:殖民。法國殖民統治越南的時間遠不及中國統治時期的十分之一,但卻成為越南文化轉型的重要轉折點,並且孕育出獨特的越南藝術風格!

1883年阮朝與法國政府簽訂《順化條約》
在19世紀末,越南不斷受到法國的侵略,面對法國的猛烈炮火,阮氏王朝節節敗退,最終在1884年6月被迫簽訂了兩次順化條約,越南正式成為法國的殖民地。對於戰敗的越南來說,接受敵人統治極為羞辱。於是宗室將領們呼籲國民,挺身與法國政府對抗;而法國政府則左手組織軍隊鎮壓義軍,右手進行文化統一,廣設學校以西方的現代教育取代傳統儒學。前朝的抗爭運動也因為缺乏組織運作,導致失敗收場,再加上法國文化的滲透,越南對殖民者的仇恨逐漸降低。
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,法國因戰爭而陷入財務危機,為彌補債務缺口,法國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外,越南則成為最熱門的投資標的之一,大量資金湧入越南,使得越南加速現代化的步伐,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,包括資本家和中產階級。這些人受惠於國外的資本,開始嚮往西方現代化,並透過報章雜誌對西方生活的鼓吹,掀起了藝文休閒風潮,其中一項表現就是逛美術館和展覽,這股風潮也間接催生出越南現代藝術的起點 。

印度支那美術學院 (Écoledes Beaux-Arts de l'Indochine)
1925年,乘著當時的藝文風潮,法國藝術家維克多·塔迪厄(Victor Tardieu)和越南畫家南山的遊說之下,法國政府在河內成立了「印度支那美術學院」 (Écoledes Beaux-Arts de l'Indochine) ,在越南當地稱為「東洋美術學院」。這不僅是東南亞最早的現代美術學校,同時也是法國在海外正式設立的官方美術學院。
雖然因戰爭影響,印度支那美術學院僅短短運作了20年,但別小看這20年的影響力,就像德國包浩斯學院(Bauhaus)僅成立14年,卻啟發了全世界的建築與設計,包括現今的方塊建築、現代家具、工業設計、室內設計等,都深受此學院影響。同樣地,越南藝術也因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經歷了全面改革與轉型,包括新的美術機構、成熟的繪畫技巧,以及畫家話語權的提升,藝術家們開始重新評估和檢視過去的藝術。
法國殖民地博覽會:結合宣傳戰略的殖民藝術
1930年,法國舉辦了殖民地博覽會,此舉為法國結合殖民藝術的宣傳戰略之一。當時,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第一屆畢業生的作品在巴黎展出,向公眾介紹美術學院的培養成果。首次展覽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其中阮潘正(Nguyễn Phan Chánh)的絲綢畫更是以20,000法郎的高價賣出。
阮潘正_莊稼女孩 (1957,絲綢)/乩女 (1931,絲綢)
阮潘正採用東方著沉的色調與西方的構圖視角,描繪當時社會中的日常生活婦女,安南獨特的線條與神秘魅力深深吸引了法國人,這讓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的作品在巴黎更加廣泛地流傳。甚至在1930年初,法國官員還不斷寫信給校長維克多,提出如何使作品更暢銷的建議,例如創作更多的絲綢畫、多元化顏色和主題、繪製更多熱帶主題,甚至建議創作更小的尺寸以適應現代生活。
越南美術首度亮相國際舞台,立刻受到高度認可
當越南美術初次登上國際舞台時,因其具備現代性,即獲得相當高的評價。傳統的越南藝術主要體現在建築和宗教雕刻上,而繪畫則通常是由傳統畫家創作,形式也被傳統限制。然而,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由現代藝術的發源地「法國」所成立,意味著當時世界上最主流的藝術形式直接帶入越南,對越南美術來說,就像從石器時代直接跳躍到工業時代。
阮祥麟_誰將月光對成雙 (1941,水彩 / 劉文巡_陽傘工匠 (1934,絹本水墨)
其次是創新。美術學院的教師們非常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,因此要求學生們先學習繪畫技巧,並以越南傳統文化作為創作主題,再融合西方繪畫技巧,而非複製西方藝術流派。當時,很多藝術家用作品來探討了許多越南的問題,例如愛情、性別差異、民族主義以及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對立等,也造就了東洋時期自由畫風的特色。
然而,由於當時社會風氣相當保守,學生們對立體派、未來派、野獸派等新穎的藝術形式認同度普遍不高。因此,他們仍以古典寫實與印象派為主,因為這些藝術形式本身就或多或少帶有東方主義的影子,年輕藝術家在融合傳統文化與新的繪畫技巧上,可以說是渾然天成,幾乎沒有文化衝擊與矛盾。
最重要的莫過於媒材,傳統東方繪畫媒材大多以水墨為主,在題材上不免有所局限,美術學院除了引進現代油畫顏料外,更加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探索傳統媒材,並將其運用到現代美術創作中。
國際知名的越南藝術家,都畢業於印度支那美術學院
印度支那美術學院的20年歷史中,培育了許多優秀藝術家,不僅在創作風格上有所突破,也運用嶄新的媒材進行創作。例如蘇玉雲(Tô Ngọc Vân)是第二屆的畢業生,被譽為油畫奇才。他擅長以柔和的光影表現都會中少女的曼妙身形,創造出浪漫夢幻的畫面,連越南保大皇帝都是他的粉絲。另外,第八屆畢業生梁春洱(Lương Xuân Nhị),創作了一系列以少女春遊為題材的絲綢畫,被選入法國各大沙龍展出,他的畫風以色彩的精準拿捏為特點,拓寬了越南絲綢畫中的色彩範疇。

阮嘉治_中南北春園 (1970-1989,漆畫)
越南漆畫之父阮嘉治(Nguyễn Gia Trí),他以傳統漆器工藝的原料安南漆為基礎,將磨漆畫由一種工藝提升至高端美術,將局限的材料發揮得淋漓盡致,開創了美術史上嶄新的領域。除了安南漆外,阮嘉治還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朱砂、金箔和蛋殼等媒材,以黑、紅、金和白四種顏色呈現,創作出令人驚嘆的作品,成為被後世譽為越南國畫的代表性藝術形式。
除了上述提及的藝術家,黎譜(Lê Phổ)、梅忠恕(Mai Trung Thứ)、武高談(Vũ Cao Đàm)、黎氏榴(Lê Thị Lựu)、阮杜恭(Nguyễn Đỗ Cung)等也都是東洋美術學院的傑出畢業生,常常參加國際拍賣會的競標。
總結來說,印度支那美術學院在二戰期間,遭受日軍入侵河內後而劃下句點,僅招收了149名學生,但卻開啟了越南現代美術輝煌的黃金時代。在現今的越南美術史料中,一致將美術學院成立的1925年視為越南現代美術史的開端,這段歷史為越南及世界美術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,也成為了傳頌後世的經典。
正觀藝術林文娟總監 給予藏家的建言
最後,我們來談談越南東洋時期的藝術作品在市場的現況,是否可以進行投資收藏呢?
在過去的1至20年中,歐美、中國、韓國、新加坡的收藏家,早已開始關注越南東洋時期的作品,超過千萬天價的拍品早已屢見不鮮,其中 2021年梅忠恕的畫作「芳小姐的肖像」更是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以310萬美元成交,刷新了越南藝術品的拍賣紀錄。
然而,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,高不可攀的藝術品價格,越南無疑是亞洲藝術市場那顆未經過雕刻的鑽石,特別是在越南經濟崛起後,將會有越來越多越南藏家加入競爭的行列,不久的將來,這些新世代的藏家渴望投資在與越南歷史不可分割的藝術品之上,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和拍賣紀錄將持續被打破,各位藏家們可以密切關注!
訂閱YouTube 越南藝23
讓你迅速了解越南藝術是如何從傳統工藝躍上國際藝術舞台
成為當今藝術界與拍賣市場上的新寵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