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揭露越南歷史上最黑暗的10年!政府掌控下的思想與經濟,藝術家被迫成為政府內宣的魁儡 - 包給時期【歷史篇】

已更新:5月11日

揭露越南歷史上最黑暗的10年!政府掌控下的思想與經濟,藝術家被迫成為政府內宣的魁儡 - 包給時期

越南的包給時期,讓藝術家面臨著極大的創作困境,不僅是因為貧窮,而是政府嚴格控管了當時所有物資。在這樣的限制下,自由創作是不被容許的,只有美術協會計畫展覽時,被提名的藝術家需先完成草稿,通過審核後,才有機會獲得國家的「投資」來完成作品。這段越南歷史上最黑暗的10年,應證了政治對於經濟與文化思想的影響,也在越南的美術史上,刻下了一道無法抹滅的傷痕。


包給時期下的背景與政策


1975年4月30日清晨,美軍最後一架直升機從美國駐南越大使館的屋頂上撤離,象徵著為期14年的越戰正式落下帷幕。然而,戰爭的結束並沒有帶來和平,越南又遭逢了一連串的內憂外患。美國隨即聯合國際上多數的連盟國,實施報復性封鎖政策,禁止與越南進行貿易活動和武器運輸。接著,越南因中國蘇聯關係和柬埔寨問題,與其最佳盟友中國關係惡化,更在1978年爆發了中越邊境戰爭。


另一方面,隨著南北越的統一,許多南越人民擔心受到政治迫害,而爆發了海外逃難潮,甚至有數以萬計的人因恐懼,寧願在海上隨波逐流無家可歸,也不願接受北越的統一。此時的越南,可以說是腹背受敵,甚至比戰爭時期更為分裂。此外,越南因長期的戰爭使得民生問題變得更加艱困,加上戰後又被國際孤立,糧食的供給更顯得捉襟見肘。在如此動盪的局勢下,越南政府為了鞏固政權祭出非常手段,在全國推行包給制度(Thời bao cấp)。


1970年末,包給時期人民拿糧票擠兌的情形


「包給」意味著由政府全面包辦供給物資,所有生產資源均歸政府所有,並由政府統一分配,日常生活所需的糧食和物資,必須透過勞動獲取的各種票券兌換。這並非一個全新的制度,在越共政權下的北越早已實行近20年,因此北越人民並未感受到太多改變,只是繼續過著統一前的苦日子。相對的,對於習慣自由市場經濟的南越人民來說,突如其來的包給制度猶如一無情之手,嚴重限制了南越的經濟活動。


政府控管下的藝術


包給制度不僅限制了經濟活動,更重要的是落實了對文化與思想的控制。據越南政府當時任職的官員口述,自國家統一以來,就有數百萬人被送進勞改營,進行思想再教育。同時,越南政府也透過學校灌輸共產主義和反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,以宣揚共產黨的思想,而畫家們也自然成為了越南政府內宣的最佳工具。


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,雖然延續了抗戰美術時期的特點,但本質上卻有所不同。抗戰時期,畫家是出於個人的自發性創作,表達愛國情懷或實際行動親赴戰場為國家貢獻;而包給時期後,藝術家們的愛國情懷漸漸消退,只能無奈地成為政府內宣的魁儡,並受到嚴格的控制和限制。


國家允許你畫,你才有機會畫


藝術創作等同於表達思想,當時的政府一心只想鞏固政權,眼裡無法容下一粒灰塵,藝術家所創作內容就算是在褒揚國家的政策理念,但政府卻擔心內容含有暗喻及反諷,因此掌握了所有的藝術創作權,自由創作是被禁止的。


藝術家必須遵從政府的指示,以符合社會寫實主義的風格進行創作,創作題材也統一由國家制定,所有的藝術家和作品都由越南中央美術協會統一管理。除了題材與風格外,政府甚至控制著繪畫媒材的分配,如常用的油彩、水彩、畫布與畫紙等,只能在指定地點領取,對於漆畫中常用的金箔和熟漆等昂貴的材料,民間更是難以取得。


此外,繪畫媒材也並不是能輕易取得,必須是美術協會有計畫展覽時,由協會列出藝術家的名單,有幸被提名的藝術家要先完成草稿,並經過嚴格的審核後,才有機會得到國家的投資來完成作品,但能夠得到國家青睞的藝術家,實在是少之又少。


在政府嚴格的管控下,藝術家若不肯服從,就意味著永遠失去創作的機會,為了生計不得不轉行當工人或農民,因此許多藝術家在1975年之後再也沒有作品問世。



抗戰時期具代表性的藝術家

黃方東_抗戰時期的作品


在這個充滿艱困和限制的時代,大多數的藝術作品呈現出一種生硬的勉強感,已經無法感受到抗戰時期作品所帶來的慷慨激昂。儘管如此,仍有少數優秀的藝術家能夠在被限制的風格中,傳達深刻的情感。例如戰爭藝術家黃方東(Huỳnh Phương Đông ),他在抗戰時期以敏銳的觀察力,生動地描繪了戰場上奮勇抗戰的青年男女,因而聞名。在包給時期,他仍然持續創作以國家、民族、戰爭為主題的作品,1976年更在全國統一宣傳畫的大型比賽中獲得一等獎。他將自己70年的藝術生涯奉獻給了國家,留下了超過兩萬幅細膩又充滿情感的戰爭作品。


其他以少數民族、古典寫實和絲綢畫為題材的藝術家,如阮世榮(Nguyễn Thế Vinh)、黃公論(Hoàng Công Luận)、武絳香(Vũ Giáng Hương)等,也在這個時期留下了名留美術史。


阮創_我的兄弟 (麻布,一層薄漆)


儘管如此,仍有極少數的藝術家冒著被政府送進勞改營甚至判刑的風險,在刻苦的環境中秘密進行私人創作。由於物資嚴重匱乏且被政府所掌控,這些藝術家只能使用便宜且容易取得的材料作畫,如鉛筆、粉彩和劣質的水彩或油彩,以報紙、印刷紙、木板或布袋等底材進行創作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包括阮創(Nguyễn Sáng)、阮資嚴(Nguyễn Tư Nghiêm) 、裴春沛 (Bùi Xuân Phái)和楊碧聯(Dương Bích Liên)等人。


抗戰末期,這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因不滿於政府倡導的文宣式美術風格,試圖以更多元的視角與題材創作。然而,藝術家們沒有預料到這些創作方式與政府領導方針有所矛盾,進入包給時期後,他們紛紛被政府打入冷宮。例如曾為政府繪製錢幣、宣傳畫的藝術家阮創(Nguyễn Sáng)向朋友透露,政府為了監控他,竟然將竊聽器植入他的骨頭,阮創所受到的精神迫害巨大,幾近崩潰。


藝術家生涯的最高榮耀:越南全國美展

2020年越南全國美展 (圖取自CỤC MỸ THUẬT, NHIẾP ẢNH VÀ TRIỂN LÃM)



在包給時期,美術家並沒有組織美術活動的能力,所有的活動都由越南中央美術協會(Hội Mỹ thuật Việt Nam)掌控,這些展覽的共同目的是為了國家服務,例如黨與國家的紀念日、胡志明主席生辰紀念展等,展覽一律講求集體性,因此以聯展的方式呈現,最大的訴求就是對政府的歌功頌德,而非藝術家個人。此外,美術協會的控制也限制了藝術家與世界的連結,除了蘇聯、波蘭和東德的雜誌以外,其他關於西方藝術的資訊都被視為毒害而被禁止。


這時期政府雖然對藝術嚴峻地打壓和限制,但仍然有發展出好一些對往後越南藝術十分重要的展覽,例如5年一度的越南全國美展(Triển lãm Mỹ thuật Việt Nam năm),起初是為了表揚對政府有良好貢獻的藝術家,但現今能獲得全國美展金牌獎,已成為越南藝術家生涯的最高榮耀,任何私人或外國的展覽系統,都無法辦法超越它在越南藝術家心中的地位。



 

正觀藝術林文娟總監 給予藏家的建言


最後,讓我們來談談越南包給時期的藝術品在市場上的現況。市場上要在找到包給時期的作品是非常困難的,主要原因就如同上述所提到的,政府所准許創作的作品都是由國家收購,因此要欣賞這些作品,唯有透過美術館、博物館等途徑。


當時,藝術家們私下創作的作品,品質通常也較粗糙,保存狀況普遍不佳,作品的歷史價值遠高於收藏價值。此外,這些作品也非常容易造假,在無法鑑別真偽的情況下,藏家們必須謹慎小心。


總結來說,包給時期的黑暗10年,壓抑了藝術家的創作,也在越南的美術史上,下了一道無法抹滅的傷痕,但最深最暗的黑夜,總是黎明來的前一刻,10年後越南美術終將迎來曙光!


訂閱YouTube 越南藝23

讓你迅速了解越南藝術是如何從傳統工藝躍上國際藝術舞台,

成為當今藝術界與拍賣市場上的新寵!



延伸閱讀

50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